新闻资讯

破解样本不易得难题,“类器官+多组学”实现样本自由,科研进程快人一步

2024-11-14
中科新生命
104

 

受限于罕见肿瘤样本,特定疾病动物模型不易得的困境,使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研究难以得到有效进展,面临“巧妇难无米之炊”的窘境。同时,对于一些慢性复杂疾病,小鼠或细胞模型机制与实际临床疾病的一致性较差,导致在临床中发现的机制靶点难以在小鼠或细胞模型中得到验证,陷入先前机制是否准确的自我怀疑中。 

2009年,Hans Clevers等人使用来自小鼠肠道的成体干细胞培育出首个肠道类器官,开创了类器官研究时代,也打破了上述研究困境。由于是由干细胞或器官祖细胞培养而来,类器官细胞的组织排序方式与来源器官相似,体现源器官特定功能、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稳定的基因组状态等多种特征,常与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外显子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分子检测联合使用,在遗传发育研究、罕见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临床药靶筛查,药敏测试等领域广泛应用,深入剖析分子机制,加速研究进展。

图1类器官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项基础研究工具

为更清晰展示“类器官+多组学”的强强联合如何加速研究进展,促进临床成果转化。小编分别从“机制”和“临床+机制”角度汇总了一些代表性文章,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希望可以给各位老师带来新的研究思路!

 

 

 

机制研究

应用一/

APPLICATION 1

类器官+(转录组、修饰蛋白质组、代谢组等)探索特定细胞群增殖分化机制

从正常成体细胞建立的类器官模型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结构和功能,同时类器官的三维结构能有效模拟微环境特征,相比细胞系而言可更真实反应组织中特定细胞群的功能代谢进程。将该类类器官模型与组学检测联合起来,为研究组织中特定细胞群的增殖分化奠定重要基础。

粘膜组织中的簇状细胞(Tuft cell)是一类分泌性肠上皮细胞,对肠道启动和维持2型免疫至关重要。使用多种肠道类器官模型,结合多组学检测剖析微生物群对肠道簇细胞生物学影响。发现微生物来源的丁酸盐可抑制小鼠中簇细胞的增殖以及簇细胞依赖性的2型免疫反应。机制上表现为:丁酸盐可抑制肠上皮细胞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活性,进而抑制白细胞介素-13(IL-13)活性,损害2型免疫反应进程,影响簇细胞的增殖和稳态维持。随后在健康非炎症性肠病人群的回肠类器官中再次验证丁酸盐对簇细胞增殖和簇细胞依赖性的2型免疫反应的调节过程。

 

 

应用二/

APPLICATION 2

类器官+时空多组学(scRNA-seq、scATAC-seq等)突破罕见器官发育生物学研究难题

单细胞转录组可呈现器官的细胞类型、细胞占比、细胞中基因的转录表达,由此可开展细胞比例分析、细胞通讯分析、拟时序分析等,广泛应用在各类器官发育研究中。同时,类器官可由器官祖细胞(iPSC)定向分化培养而来,具备一定的分化发育信息。

2024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志宏教授及其团队对胎儿肾脏组织和肾脏类器官进行scATAC-seq和scRNA-seq,剖析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在肾脏发育阶段的重要性。研究发现,WT1主要通过基因启动子和远端增强子原件发挥转录调控作用,且WT1基因表达及WT1 Motif的开放均特异性的存在于肾单元祖细胞(NPC/PTA阶段)、足细胞前体细胞和足细胞。在足细胞发育途径中WT1调节WNT signaling pathway,actin filament organization以及cell junction assembly促进足细胞的发育成熟。该结果与肾脏类器官中发现的WT1转录调控机制类似。建立WT1敲除的肾脏类器官和WT1突变患者肾脏类器官以明确WT1重要性, scRNA-seq分析表明WT1突变,导致足细胞发育标志物OLFM3的表达增加,而裂孔隔膜(NPHS1、NPHS2、CD2AP)、WNT信号通路(PLCE1,MAGI2)和细胞骨架(MYH9)的基因表达均降低,使得足细胞发育迟缓,足细胞结构存在缺陷,最终导致肾小球过滤屏障受损。修复WT1突变,足细胞表型得到改善。该结果在肾脏类器官移植小鼠模型中得到再次验证。

 

 

机制+临床队列研究

应用一/

APPLICATION 1

类器官+外显子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表征肿瘤异质性,揭示肿瘤药敏机制

肿瘤内异质性(Intra-tumor heterogeneity,ITH)是导致抗癌疗法失败和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肿瘤样本内不同位点取样培养类器官,一方面可增加每个位点的样本量,以备进行不同位点的生理和组学检测需求,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另一方面为明确患者群体耐药病因,开发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奠定基础。

为揭示肝癌新的耐药靶点,实现癌症患者的精准用药。对肝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多点取样构建类器官生物库并进行外显子和转录组测序。发现mutation/CAN-ITH越高的患者临床预后越差。同一患者不同位点肿瘤类器官存在药靶基因异质性,暗示ITH可能是导致患者内和患者间药敏差异的重要因素。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共筛选出13个与仑伐替尼相关的药敏标记物,并在验证队列中得到验证(AUC在0.8以上)。对转录组数据再次分析,进一步探索耐药机制,发现c-Jun蛋白在仑伐替尼耐药类器官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敏感类器官,将c-Jun敲低可使耐药类器官转变为敏感特征,是仑伐替尼的治疗靶点。JNK和Wnt/β-catenin作为c-Jun的上游,可介导仑伐替尼耐药。将仑伐替尼与c-Jun抑制剂藜芦胺连接合成PKUF-01,该物质对肿瘤具备更好的杀伤效果,可使更多原发性肝癌患者受益。

 

 

 

 

 

 

 

为更好助力各位老师开展“类器官+组学”的研究模式,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新生命)与北京科途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途医学)达成战略合作,提供“类器官培养→多组学数据挖掘”的全流程服务

成熟的类器官培养体系结合个性化的组学数据挖掘,让各位老师摆脱样本量不足难题,快速开启罕见组织分化发育、肿瘤靶点治疗、药敏机制探索、药效筛查等各类研究。快来联系中科新生命吧!

想要进一步了解的老师

可联系当地销售,或拨打客服电话

021-5466 5263/400-066-6761

同时提供类器官建模到多组学数据挖掘全流程服务

类器官样本前期培养

类器官样本评估

个性化领域解决方案

类器官多组学检测

多组学数据挖掘

 

往期参考文章:

深度“拿捏”微生物-宿主互作机制,文章level更上层楼

 

 

 

 

 

 

 

关于中科新生命

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TBIO)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蛋白质组研究分析中心的对外服务平台。企业通过与国内外高等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和自有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组建了企业创新研究院,建立了大队列多组学研究技术平台、生物药物早研及临床前CMC研究分析平台、生物药及药械注册报批平台、AI大数据算法四大技术平台,布局科技服务、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消费医疗CRO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构建了AI大数据结合质谱多组学技术应用的生命科学大健康商业版图。 

关于科途医学

北京科途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致力于国际前沿的类器官技术研究和转化,为生物医药和精准医疗提供基础的创新赋能企业。公司生产类器官相关的关键上游试剂,高值耗材等,同时建立基于类器官的疾病模型数据平台CytoMap数据库,为药企提供药理毒理模型服务选购平台。公司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9项,软件著作权16项,拥有新药研发客户200余家,测试新药实体600多个,支持20余项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科优品推荐

类器官,打破物种异质性性壁垒,实现罕见临床样本使用自由。中科新生命可为各位老师提供从类器官建模到组学检测全流程服务,目前已助力客户在疾病分子分型、中药药效机制探索、药物靶点筛查等领域发表高分文章!想要进一步了解的老师,快来咨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