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标准正式实施!中科新生命参与制定

2023-07-25
中科新生命
6001

NEWS

2023年7月20日,医疗器械行业标准YY/T 1888-2023《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正式实施。本标准规定了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稳定性、生物学评价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等,为推动重组胶原蛋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定合作单位,中科新生命积极参与本标准的制定,推进标准落地,助力重组胶原蛋白产业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作为医疗器械原材料的不含非人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标准中验证的样品是基于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材料。其他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原材料如适用,可参考本文件。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用于医疗器械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检测项目取决于原料来源、工艺验证 、成品一致性、工艺添加物和相关杂质的水平。根据具体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成品的特性,需要进行相应的特性分析。

 

理化性质

外观:用肉眼直接观察。

 

可见异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可见异物检查法”的第一法“灯检法”进行检测。

 

水溶解性/盐溶解性:称取适量样品,溶解于25 °C±2 °C一定体积的溶剂中,每5 min强力振摇30 s;观察30 min内的溶解情况,如无目视可见的溶质颗粒或液滴时,即视为完全溶解。

 

水分:按照YY/T 1849-2022中5.2.4中方法进行。

 

炽灼残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炽灼残渣检查法” 进行检测。

 

酸碱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pH值测定法”进行检测。

 

等电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电泳法”的“等电聚焦电泳法”或“毛细管电泳法”进行检测。

 

渗透压摩尔浓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进行检测。

 

总蛋白含量:按照YY/T 1849-2022中5.6中方法进行。

 

纯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或“分子排阻色谱法”进行检测,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纯度;或按照YY/T 1849-2022中5.4.1描述的方法进行检测。

 

装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低装量检查法”进行检测。

鉴别

氨基酸序列确认:与人胶原蛋白数据库进行比对。

 

肽段覆盖率(氨基酸序列覆盖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质谱法”进行检测。

 

末端氨基酸序列:用氨基酸序列分析仪或质谱法直接测定氮端和/或碳端氨基酸序列。

 

肽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肽图检查法”的第一法进行。

 

分子量:按照YY/T 1849-2022中5.3.3中方法进行。

杂质、污染物和添加剂

外源性DNA残留量:按照YY/T 1849-2022中5.5.2中方法进行。

 

宿主细胞蛋白质残留量

- 大肠杆菌蛋白质残留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大肠埃希菌菌休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或采用经验证的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检测。

 

- 酵母蛋白质残留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酵母工程菌菌体蛋白残留量“测定法或采用经验证的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检测。

 

- CHO细胞蛋白质残留量:采用经验证的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检测。

 

肽聚糖:采用经验证的方法或经验证的市售细菌肽聚糖检测试剂盒(ELISA)进行检测。

 

添加剂:按给出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重金属含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重金属检查法”进行检测。

 

微量元素含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检测。

 

残余抗生素含量:按照YY/T 1849-2022中5.5.6中方法进行或采用经验证的方法进行检测。

 

微生物限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测。

 

无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无菌检查法”进行检测。

 

细菌内毒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或“细苗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重组C因子法)进行检测。

结构表征

氨基酸异质性分析:按照YY/T 1849-2022中方法进行。

 

高级结构分析

- 圆二色光谱:按照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 微量差示扫描量热谱:按照附录C进行检测。

 

- 红外光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

 

- 拉曼光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拉曼光谱法”

稳定性研究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稳定性变化,如降解,可能会直接影响预期用于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应对其稳定性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与稳定性相关的工艺验证宜采用连续三批次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进行。在工艺条件有变化时,应考虑对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必要时进行再次验证。

生物学评价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作为医疗器械用原材料,可采用适宜方法,进行免疫学评价。若用动物进行免疫学试验,应当根据临床试验获得的免疫学评价数据及动物模型获得的免疫评价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包装 、运输和贮存

应符合YY/T 1849-2022中8.1、8.2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