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回顾 | 大咖齐聚,【大数据与生物标志物】论坛圆满落幕!

2023年5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联合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以“ 营养 · 健康 · 新生命 ”为主题的科技与产业学术“零距离”系列创新论坛第三期【大数据与生物标志物】论坛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围绕生物标志物开展深入研讨,分享前沿进展与产业转化经验,吸引了线上线下近两千人参会。
本次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吴家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汪思佳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林关宁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李丹丹助理研究员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分享。

会议伊始,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运营副总经理阮宏强先生作为本次会议的主持人对本次论坛及各位演讲嘉宾进行了介绍,对莅临会场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此次创新论坛系列活动以“营养 · 健康 · 新生命”为主题,主要是为了展示我国营养、健康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促进营养、健康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发展。

阮宏强总经理主持论坛
随后,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薇女士就本次会议发表了开场致辞。陈总阐述了此次系列论坛会议的背景与目的,介绍了中科新生命的发展历程,并表达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合作论坛的展望。

陈薇总经理致辞
接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吴家睿研究员带来了《生命健康领域的数据密集型研究新范式》的前沿发展报告,以既往的假设驱动研究范式的为出发点,引出了大数据时代的生命科学研究范式:数据密集型研究新范式,并通过多篇高分文章案例细致阐述了新范式相关性、开放性及个体化的特点。

吴家睿研究员发表主题演讲
紧接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研究员进行了主题为《靶向RNA表观遗传新药发现研究》的报告,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RNA甲基化修饰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介绍了RNA去甲基化酶(FTO)抑制剂抗肿瘤研究的进展及应用。此外,还延展了近年兴起的甲基转移酶(METTL3)抑制剂的抗肿瘤研究及发展策略。

杨财广研究员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汪思佳研究员围绕《人体外貌特征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健康疾病的关系》主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基于自然人群队列的发现,在人体皮肤与毛发、头面部特征、肢体与肤纹特征三大方面的研究内容,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人体外貌特征差异与疾病和健康状态的联系。

汪思佳研究员线上发表主题演讲
接着,上海交通大学林关宁教授发表了《多组学数据在精神心理障碍疾病上的应用及发展》主题报告,围绕强迫症标志物挖掘、精神病高危综合症转归预测、精神疾病跨组学血液生物标志物综合评价和多基因疾病为何没有被自然选择剔除四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享。

林关宁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李丹丹助理研究员带来了《AI制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产业报告,主要讲解了AI制药行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阐述了AI制药的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重点讲述了AI制药行业AI SaaS软件服务、AI CRO及AI Biotech的三大商业模式,并对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李丹丹助理研究员发表主题演讲
随后,中科新生命领域应用高级经理严峻博士带来了《临床多组学研究的前沿方向概览与解决方案》技术报告,通过多篇高分文章案例剖析了标志物发现、纵向队列多组学、临床治疗响应及蛋白基因组这四大研究热点,以小视频的方式展示了中科新生命自动化、信息化的检测技术平台,最后细致的介绍了中科新生命深度血液蛋白质组、空间代谢组、单细胞蛋白质组等前沿技术,可以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临床医学研究解决方案。

严峻博士发表主题演讲
最后,阮宏强总经理带领嘉宾及观众参观了中科新生命位于上海总部的5700㎡的实验室,展示并介绍了中科新生命10x Genomics-Chromium X、timsTOF fleX MALDI-2、timsTOF Pro 2等八十套高端质谱色谱仪,展现了中科新生命专业的、领先的科研检测能力。

实验室参观
此次【大数据与生物标志物】论坛汇聚了众多领域大咖,深入探讨了数据密集型研究机制、人群队列研究、靶向RNA表观遗传新药发现、多组学技术应用及发展、AI制药、临床多组学研究等话题,促进了各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助力推动大数据与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和产业升级。
后续我们也将继续科技与产业学术“零距离”创新论坛,聚焦代谢组学与营养慢病,届时期待与各位的再次相遇!